星期二, 5月 20, 2008

我的藥單查詢後分析..

01.防風通聖散
組成: 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麻黃、大黃、芒硝、山梔子、滑石、桔梗、石膏、黃芩、連翹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。
主治: 肥滿症、高血壓、腦溢血、動脈硬化症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炎、腳氣、喘息、常習性便秘、頭瘡、各種皮膚病、痔疾、關節炎、蓄膿症。
注意事項:本方出自劉完素的宣明論。可解表通裡,疏風清熱,能使鬱積於體內的食毒、水毒、風毒等由皮膚,泌尿或消化器官排泄,以達解毒作用。適用於治肥滿型並具有實症者之中風體質。其足以招致高血壓,動脈硬化之腸(食)毒、腎(水)病毒及先天性,後天性的梅毒、淋毒等症狀,使用後,可大小便將毒素排出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2.知柏地黃丸散
組成: 熟地黃(24克) 山萸肉(12克) 幹山藥(12克) 澤瀉(9克) 牡丹皮(9克) 茯苓(去皮,9克) 知母(鹽炒,6克) 黃柏(鹽炒,6克)
主治: 滋陰降火,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證。頭目昏眩,耳鳴耳聾,虛火牙痛,五心煩熱,腰膝酸痛,血淋尿痛,遺精夢泄,骨蒸潮熱,盜汗顴紅,咽幹口燥,舌質紅,脈細數。
注意事項:斟酌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3.血府逐瘀湯
組成: 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牛膝、赤芍、枳殼、川芎、桔梗、柴胡、甘草。
主治: 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。主治胸中血瘀證。痛如針刺而有定處,呃逆不止,乾嘔或內熱煩悶,心悸失眠,舌質暗紅,舌面有瘀點,唇暗或兩目黯黑,脈澀或弦。
注意事項:方中袪瘀藥較多,易傷正氣,不宜久服,孕婦忌用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4.大黃 
主治: 宿食停滯,實熱便秘,痢疾,癥瘕,瘀血,暴眼赤痛,水腫,黃疸,小便淋瀝,瘡癤癰毒。 
注意事項:血分無鬱熱,腸胃無積滯,產前,產後慎服。一般血分無鬱熱,腸胃無積滯禁用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5.茯苓
主治: 小便不利,泄瀉,水腫脹滿,痰飲內停,咳逆嘔噦,驚悸健忘,寒熱煩滿。
注意事項: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。 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6.丹參
主治: 婦女月經不調,痛經閉經,或胸腹疼痛,癥瘕積聚,或關節紅腫熱病.跌打損傷,或熱入營血,煩躁不安,心煩失眠,癰瘡腫毒。
注意事項:本品不宜與黎蘆同用。 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7.羌活
主治: 感冒風寒,頭痛身痛,脊強而厥,風寒濕庳。
注意事項:表虛汗出,陰虛外感,血虛痺痛者均忌用。治感冒用量宜輕(1-2錢即可);治風濕痺痛,則可用3-5錢。(羌活主上半身之痹痛,獨活則主下半身之痺痛)一般表虛汗出,陰虛外感,血虛痺痛者均忌用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8.石膏
主治: 熱病壯熱不退,心煩神昏,譫語發狂,口渴咽乾,肺熱喘急,胃火熾盛,頭痛牙痛,熱毒壅盛。
注意事項:非體內有極熱,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。外敷癰疽瘡瘍,多膿,濕疹,燙傷等。一般非體內有極熱,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  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09.黃耆
主治: 補中益氣,益衛固表、健脾利水、托毒生肌。補氣諸藥之首,善補五臟之諸虛證,並有泄陰火, 去肺熱之功效。有明顯地擴張動 脈血管,降低血壓及利尿作用,黃耆總皂?對心肌缺血引發的心絞痛有明顯療效,更有延緩衰老之良效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10.麻子仁丸
組成: 麻子仁 三錢 大黃 一錢 杏仁 二錢 芍藥 三錢 枳實 二錢 厚朴 二錢
主治: 潤腸滋燥,緩通大便。腸胃燥熱,便秘證,大便硬,小便頻,大便結硬,或數日不行,或便出不暢,飲食小便如常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結論...
這位醫師用藥還蠻謹慎的,就目前查到的..這些中藥亦不會傷腎,有一味藥有補腎之功能.
呼~~我安心多了..
當然啦~~能少吃就少吃嚕..
我正在努力能不能不靠吃藥,就能自己控制食慾|||

試試看少吃好了..
因為,我相信中西藥都有其抗藥性..
吃太多對身體沒有多大的好處吧...

沒有留言: